在全市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
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刘 诚
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巡视员
(2015年3月24日)
同志们:
今天,市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通报我市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刚才,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通报了我市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各方面的情况。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国连续发生多起油气输送管道重特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3年“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彻底排除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抓紧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工作。
大家都知道,油气管道涉及汽油、天然气等多种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危险程度高。油气管道运输量大,潜在巨大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发大气、水源污染等次生灾害,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省也发生了多起油气管道安全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2013年2月25日,中石化九昌樟成品油长输管道永修段,因盗油导致30多吨成品油泄漏,造成周边6万人饮水受影响,暴露出我们在风险防范管理上存在问题。2013年5月26日,西气东输二线上栗县赤山镇段天然气管道,因第三方施工不当造成管道破裂发生爆炸事故,当地多人被热浪灼伤,虽无人员死亡,但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表明我们在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生产方面基础仍然薄弱,还存在一些风险和盲区。
为吸取近年来油气管道事故特别是“11·22”特别重大事故教训,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省安委会决定集中力量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争取利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全部隐患整治工作。我市迅速行动,立即在全市范围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基本摸清了全市油气输送管线情况,初步整改了一批隐患。截至目前,共排查油气管道隐患5项,整改到位2项,整改率只有40%,低于全国58.8%的平均水平。从排查出的隐患来看,既有隐患分布广、整改难度大等客观因素,也有对油气管道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和企业管道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主观因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油气管道运行安全。
面对油气管道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红线”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快推进隐患整改,确保油气输送管道安全。
二、全力打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
国务院安委会及省安委会对油气管道隐患整改工作已作出安排,要求2015年底前隐患整改率达到80%,2017年9月前全面完成隐患整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握隐患整改的时间节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赢隐患整治攻坚战。
(一)加快隐患整改治理。会上已经印发了全市油气管道隐患清单和整改方案,各地、各部门要尽快分解整改任务,抓紧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和措施办法。各有关企业要主动对接,进一步细化整改实施方案,排出时间计划,“一点一案”、“一事一案”,“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确保在目标进度内完成隐患整改任务。
(二)加强整改督促检查。要建立联合检查机制,采取集中检查、综合督查、专项督查、暗查暗访等方式,加强各地隐患整改的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力、整改不落实、问题突出的地区,及时曝光、通报和约谈。对因措施不到位、整改方案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的县区和企业,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责任。按照国务院关于隐患整改分级挂牌督办要求,重大隐患报省安委会负责挂牌督办,较大及一般隐患报市安委会负责挂牌督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调度并通报各地隐患整改进展情况。
(三)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各地要扎实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督促油气管道保护主管部门落实责任,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从严从重打击先清后占、盲目施工、打孔盗油等破坏损害油气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危及管道安全运行的乱建乱挖乱钻行为。要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公布案件调查结果,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震慑和惩戒各种非法违法行为。
(四)切实防止形成新的隐患。对于油气管道新建项目,各地和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规划布局,按规划要求为管道留下充足的安全距离。要严把审批环节,防止新建居民区等项目形成占压。对于已完成整改的油气管道,当地政府要严格验收,防止前清后占、反复占压。管道企业要加强巡回检查,发现占压情况,立即提请当地政府及时消除。
三、保障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各地、各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相关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统筹地上、地下设施建设和管线安全隐患整治,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制定隐患整改方案,消除因地方规划、违规建设等原因形成的管道外部安全隐患。市人民政府已成立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各地要参照市里的做法,尽快建立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改协调机制,并明确油气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
二要形成监管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在各自行业、领域职责范围内依法加强监管。市发改委(市能源局)依法主管全市油气管道保护工作,牵头制定地方性油气管道保护规范性文件;负责源头管控,落实油气输送管道规划和项目审核,统筹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市公安局负责严厉打击打孔盗油及危及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查处毗邻油气输送管道保护范围,无证开采、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城乡建设局负责油气输送管道施工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加强油气输送管道周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管理,防止施工不当破坏油气输送管道等。市城乡规划局负责油气输送管道相关区域的建设规划工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监)负责油气输送管道等特种设备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服务。市财政局负责通过现有经费渠道或部门预算落实相关工作经费。市国资委负责督促相关国有企业严格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市政府法制办配合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完善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制度。市安监局负责配合省安监局对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时开展安全执法检查,监督和督促有关地区、部门和企业整改隐患,组织和配合相关部门严肃查处非法违法行为。
三要加强政企联动。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建立定点联系、部门对接等制度,强化与企业沟通交流,共同做好油气管道保护和安全运行工作。各有关企业要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强化与政府的应急联动配合,提高在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要健全社会公众信息沟通机制,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提高重大事项决策和事故应急处置的透明度。
四要构建长效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油气管道规划布局,强化源头管控,实现城镇发展规划与油气管道规划的有效统筹衔接。不允许在中心城区规划新建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其他地区新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不得在穿越其他管线等地下设施时形成密闭空间,且距离应满足标准规范要求。
同志们,油气输送管道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真抓实干,扎实做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改工作,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作出更大贡献。